有哪些你觉得在生孩子时应该知道,却没人告诉你的事?

大多数准妈妈往往会有一种期待或焦虑:我要做最好的妈妈。而最好的妈妈常常也意味着一点:满足婴儿的需求非常重要。这种做一个好妈妈、尽可能满足婴儿的需求也是人们经常告诉准妈妈或期待的,但是不少人可能却并不知道:

1.成为完美母亲的期望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2.在不同阶段,对婴儿需求的满足是不一样的

我们想要给出的建议,借用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而不是最好的母亲。

不要让“成为完美母亲”成为负担

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这可能不是大多数孕妇会听到的建议,她们听到的大多数建议大都是“做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或是“做一个最好的母亲”。

这体现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对母性赋予的期待,把“母亲是子女的首要照料者”、以及“母性是始终把孩子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前的”,视为天经地义的,无从反驳的。当我们听到那些母亲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利益的故事,我们会感动但是不会意外;而听到某些母亲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孩子有所忽视,很多人便会感叹“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否定母亲们对孩子的爱,而是不要忽视了这种期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赋予了母亲一个充满无私、忘我的形象,应该每时每刻都在愉快地抚养孩子,用爱和包容去对待孩子,无时无刻不优先考虑孩子,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完美的形象——但这并不符合人类的本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

现实情况是,每一个母亲都可能会产生丧失、孤独和被榨干等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她有时会对孩子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可能会在疲惫至极时对孩子产生厌恶。但是当“完美的母亲”被反复视为理所应当的时候,很多母亲反而会因此受到不应该的焦虑,内疚和挫败。

适度地让孩子受挫,才是更好的关爱

无微不至地关爱婴儿,不仅可能成为母亲的负担,在特定阶段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温尼科特认为,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两个重要阶段:主观全能(subjective omnipotence)阶段、客观现实(objective reality)阶段。

在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月中,母亲(或照顾者)通常会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这让婴儿有一种错觉:自己是一切造物的全能中心——这就是主观全能。他认为是他的愿望创造了事物,如果他饥饿,乳房就会出现,是他创造了乳房;如果他冷,世界就会变暖,在他看来,是他创造了世界。在这个阶段,母亲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对的,充分的照顾达到了“抱持”(holding)的需要,有助于婴儿建立有力的自我。

随后,在半岁到一岁之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越发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与其满足之间再也没有那么随心所欲时,他开始意识到客观现实的存在,他认识到有一些事物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但客观现实的经验并没有完全取代主观全能的经验。在这个时期,主观全能的经验和客观现实的经验是并存的,婴儿需要将它们整合起来从而构成自己的人格,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既能相信自己的主动能动性,也能认识到外部现实的客观性,这才会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所以,在“主观全能”阶段向“客观现实”阶段的转变中,母亲不能再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必须要达到一个逐渐的错觉解除,也就是说引入“调适的失败”使孩子面对这些困扰,从而使其在“主观全能”和“客观现实”之间建立平衡。适度的挫败有利于孩子建立起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边界。有些孩子到了二十多岁还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他们具有健康独立的人格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如何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

从以上两点,相信你对“足够好(good enough)”状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了吧,它强调的是“适度”。所以,准妈妈们不必为了“完美母亲”的形象而担心:

1. 学会求助,寻找支持系统

不要总觉得“必须自己一个人扛”。你也可以寻找支持小组,和有相似经历的人在一起交流,不要害怕谈论在与子女交流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因为那并不意味着你不爱自己的孩子。

2. 接受不完美,接受负面情绪

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的母爱和教育。有时候,你需要允许自己犯错,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做母亲这件事并不是“天生就会”的技能。当我们进入一个母亲的角色,就像进入其他的生活角色(比如丈夫/妻子)一样,只能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中渐渐适应,变得更加成熟、尽责、游刃有余。

3.从孩子的成长来应对需要

在婴儿的“主观全能”阶段,母亲需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创造一个抱持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让孩子形成自己的全能幻觉。同时,在转向“客观现实”阶段时,给予孩子适当地挫败才是更好地选择。不必担心这样自己是不是不够爱,为了孩子本身的健康发展才是更合适的爱,而不是简单满足外部环境对一个母亲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以上。

References:

1.Adrienne, R. (1977). 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WWNorton.

2.劳拉·德底维尔.(2017). 温尼科特新解. 商务印书馆.

3.米切尔. (2007).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商务印书馆.

4.Winnicott, D. W. (1960). Ego distortion in terms of true and false self.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pp. 140152).

5.Winnicott, D. W. (1960). The Theory of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 Int. J. Psycho-Anal., 41:585-595.

想好好恋爱,收获平等且长久的关系,请戳私家课:

https://www.zhihu.com/remix/albums/1010247731499106304

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小知识,戳破人生幻象,收获自在人生,请戳:

https://mp.weixin.qq.com/s/5ZNUinCK4BvHu33NLOHd_w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nowYour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19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