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碟中谍 6 :全面瓦解》?

谢邀!

从《碟中谍》系列第四部开始,BMW就成为了这部系列电影的汽车合作伙伴,看到电影被大家热议,汤老和团队的付出得到影迷们的认可,我们深表欣慰。而作为汽车sponsor的我们提供的“队友”,也被汤老和拍摄团队认可,我们也深表荣幸(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即删)。

看完视频,就来聊一聊电影。关于电影的名字。这一整部系列电影的英文原名为《MISSION:IMPOSSIBLE》,中文译为《碟中谍》或《不可能的任务》或《职业特工队》。从历史层面上讲,《碟中谍》这个名字是非常贴切的,那为什么第一个“碟”要不同于第二个“谍”?具体可以参照知友 @大树大树 的解释《Mission Impossible》为什么译名「碟中谍」?

从艺术层面上讲,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碟中谍”的“碟”字,实际上也可音译为“谍”,可翻译成“间谍中的间谍”,这就与电影中的情节非常相似了,也引出了整个系列电影的主线——“忠诚与背叛,两边当间谍”。从第一部电影开始,我们的伊森就一直在被背叛和误解中“单枪匹马”作战,除了自己团队的“老哥儿几个”相信自己以外,全世界仿佛都在与之作对。

而《不可能的任务》这个名字,不仅是指电影情节中的任务。不论“高跳低开”还是驱车追逐或者徒手攀岩等特技动作,对已近“耳顺之年”的汤老也极具挑战,但是汤老和摄影团队都做到了。在拍摄上面,第六部的难度可以说是系列中前所未有的。总之,不论剧情还是拍摄难度还是对“老年人”的不友好,都可以说第六部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可能的任务》这个译名其实更好更直观的点到了系列电影的核心——责任与信任。伊森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隐姓埋名去过田园生活,但是“责任”不允许他逃避。这份责任来源于队友的信任,来源于“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引自火箭队《神奇宝贝》)的信念,也来源于他对“IMF”这个组织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即使不被承认。

伊森虽然经常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但总有几个无条件信任自己的队友全力支持,要什么给什么。说起来,我们也是伊森的老队友了。如果说要评价这部电影,作为sponsor,我们还是来评价自家车的表现比较合适。这次我们有个大胆的想法:针对在这一部中出现的BMW,如果把车换成在《碟中谍》系列中出现的其他BMW车型,是否还能顺利完成任务?当然除了在第一部中上来就被炸掉的BMW 1991款的E36 316i,摩托车和等交通信号灯的龙套车都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们就说在全面瓦解中BMW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场景。

精彩镜头车型替换一:BMW F90 M5

电影开头伊森团队与反派交易时被火力压制,于是让班吉把车开过来准备撤退,然后班吉用手机遥控了一台M5漂移前来,并且自动打开车门,非常炫酷。下面我们开始换用车型(暂且假定手机遥控和自动开门功能可以实现)……看看是否能完成动作且不突兀,而且在剧中也有合理性。

1.第三部中在上海街头反派追击主角团队使用的BMW E38 740iL。

对于一个2018年上映的电影来说,E38 740iL确实岁数有点大,毕竟剧情中的各种科技都更新换代了无数次,主角的座驾也当然要与时俱进。而且为了逃跑,动力也当然要更强,长轴距的车在巷战追逐中灵活性也比较差,所以95款7系替代M5,并不太合理。

2.第四部中出现的车型:BMW i8 Vision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X3、6系Convertible/Coupe、1系。

X3是SUV,一辆SUV漂移过来接人感觉怪怪的……6系敞篷跑车拉风程度是够了,不过与1系和i8有个共同点,就是空间不太够,别忘了还有卢瑟这么一位大块头(记得第四部中伊森能抢来6系是因为车主的顶棚被沙尘暴吹飞,车主去捡顶棚……)。i8最拉风,科技感也强烈,然而,漂移过来打开车门,发现是门是这样的……如何优雅的上下车是个考验,卢瑟表示非常难受。

3.第五部中出现的车型:BMW 7系、M3、X5 xDrive40e、6系Convertible。

X5混动SUV理由同上,6系Convertible也是一样。7系的后排空间妥妥的(伊森可以在后排与女主对面而坐进行搜身),卢瑟也很高兴。不过差距还是在轴距上,毕竟高了一个等级,7系的性能比起M5也略微逊色。M3倒是很契合汤老的气质,但无奈卢瑟这个“大队友”要求比较高。

4.第六部出现的车型:BMW F90 M5、E28 M5、7系。

7系理由同上,E28 M5的空间绝对足够(亲眼看到卢瑟上下车),不过车型确实太老,如果观众看到的是一台E28漂移过来还自动打开车门,不知道会不会觉得这完全就是导演的品味导向。

综上所述,F90 M5不论在性能方面还是空间方面又或是科技上都比较符合剧情中的需求,作为电影宣传海报车型,F90 M5是最合理最合适的(合适卢瑟)。否则卢瑟一定会捂住受伤的胸口开始搜寻路边有没有停放的共享单车……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E28 M5在电影中的亮相伴随着两次深情对望。伊森一伙准备带着反派莱恩逃离,但却偶遇到了一位女警官阻拦。不过在伊森的“色诱”下,女警慢慢动摇,却被反派同伙击中倒地,伊森情急之下干脆的结果了几个人,并且深情地望着女警安抚她的内心,从女警官的眼神中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爱。这就是汤老的魅力,任何与之相视超过5秒的人都会爱上他。另一个深情对视的场景就是伊森带着莱恩和E28与伊萨的对视,并且撞了过去——伊萨的眼神中貌似在说“爱我就撞我”!扯得远了,E28的精彩之处还是在这两个深情对视场景之中的表现,从台阶上飞下去!还是倒车飞的!这个镜头对车辆的选择那就更加苛刻了,所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动作对于其他车型来说,是否是“不可能的任务”。

精彩镜头车型替换二:BMW E28 M5

需要得知的重要数值在以下几点:

1.台阶上的地面与街道地面高度差a(通过E28 M5车身高度计算,下同);

2.各级台阶长度投影在地面上的总长b;

3.高度与投影长度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c;

4.台阶斜边与地面夹角(通过测算,固定26°,接近角测算对比角度);

5.车型轴距wb;

6.车型接近角α与离去角β;

7.离地间隙e。

其实这个讨论变量太多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控制变量,讨论才能继续进行下去。需要控制的变量:车辆动作姿态、初速度、初速度后的加速度、车尾自由落体轨迹(粗实线车轮之间为E28 M5的实际轴距,阴影车轮为短轴距车型的示意)。由于E28在“飞”下之前有一个转体,所以整个的车身角度实际上是由前路搭在从上至下第二级台阶上形成的角度。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第一,E28并不是从台阶上直接飞下来的,四个轮在任意时刻都至少有一个轮和地面保持接触,所以这个动作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由于车辆是倒着从台阶上“飞”下,因此离去角β就变为了接近角α。其次,我们还要知道怎样的车身姿态会导致怎样的损伤点,基本上有三个,前后杠和前后轮之间的底盘。明确这两个概念和损伤点以后,就可以开始下面的工作了。

第一个要替换的是E38 740iL。E38 740iL的轴距wb为3071mm,离地间隙e为119mm,接近角α约18°,离去角β约32°。根据图1可知,前轮的接地位置不变,轴距拉长接近角α会变大,最小离地间隙也会变大,但离去角就会小很多,所以车头会有拖底的风险,轻则机械部件受损,重则中冷器被拖掉,并且台阶对离地间隙也有要求。经过计算,台阶对离地间隙的要求是不低于80mm,在弹簧有压缩的情况下,虽然7系的长轴距有一定优势,但7系中部底盘也有一定的拖底风险。

第二辆为BMW Vision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轴距wb为2800mm,离地间隙e为117mm,接近角α约28°,离去角β约17°。可以看到,虽然i8底盘更低,但是由于轴后距离较小,所以α角并不算太紧张,满足要求。但是117mm的离地间隙也让i8拖底可能性最大。作为混动超跑,电池组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弹簧的压缩量不但会骤减离地间隙,并且i8的大尺寸轮辋会对轮拱上沿产生冲击。

第三辆是BMW 6系Convertible/Coupe,这款车与第五部中的6系Convertible所需要的技术规格差别不大,所以放在一起来说。轴距wb为2855mm,离地间隙e为123mm,接近角α约22°,离去角β约18°。轴距的长度能够带来的α角增大有限,加上弹簧的压缩,拖底是没跑了。

第四台车是BMW 1系,轴距wb为2690mm,离地间隙e为157mm,接近角α约26°,离去角β约25°。轴距依然比E28 M5大,接近角完美匹配,离去角的影响也并不严重,离地间隙也是非常富裕,想不到在这个动作上1系的表现如此令人吃惊。

第五台车为16款的BMW 7系与第六部中的7系规格差距也不大,所以一起来说。轴距wb为3210mm,离地间隙e为152mm,接近角α约20°,离去角β约18°。轴距和离地间隙的表现非常不错,然而过小的接近角与离去角扣分了不少,同E38 740iL的情况很像,轴中底盘保住了,但前后杠必然拖下,尤其是前部。

第六台车就是在第五部中也曾经做过类似动作的M3,不过那个动作是从台阶上车头向下冲。M3轴距wb为2812mm,离地间隙e为117mm,接近角α约23°,离去角β约14°。从离地间隙到α、β两个角都不满足要求,车前部件不保,还很有可能割断传动轴。

第七辆就是主角车F90 M5,轴距wb为2982mm,离地间隙e为132mm,接近角α约20°,离去角β约18°。离地间隙够,轴距够,但是卡就卡在了两个角度上,发现大多数的长轴车问题都出在了离去角上,离去角越小,车前部受损越严重。

我们来看看完成动作的E28 M5,轴距wb为2625mm,离地间隙e为140mm,接近角α约26°,离去角β约21°。接近角与估算出的台阶角度相同,离地间隙对比却并不出众,轴距也无法为α角提供额外支持。但是,E28 M5神就神在了与这个台阶的各项参数匹配异常契合,尤其是轴距与斜边长c的关系,不知道这是剧组有人早已算好,还是存粹的巧合。

再说一下之前也比较符合标准的1系,跨过这个台阶貌似可以完成,不过在电影中,这辆车需要坐5个人,后排是班吉、卢瑟、超人三人组,在空间上不知道1系能否搞得定。而且,毕竟首款M5也要和最新款的M5形成强烈的呼应,“老兵对新兵的经验传授”……相比于1系,E28 M5更合理一些。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把SUV算在内?首先通过数据一看就知,即使没有很大的初速度,以X3和X5的SUV特性,直接倒车下来都毫无压力。然而,能否完成之前镜头的种种后驱完美漂移动作是SUV的难点所在,即不具备足够的观赏性。

虽然这些替换都比较娱乐化,但也说明能够做成“不可能的任务”需要特定条件和特定对象才能算作最优选择。正如电影情节里那样,完成任务的人只能是伊森,换谁都会失败;能够演绎伊森这个人设并且拍出富有冲击力电影的演员除了汤老,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可以完成某种特定动作的车型,也只有BMW中的某一款。所以,“是什么人就做什么事”这个道理还是通的。不论是什么样的神作,都不是只靠巧合就能完成。

回到电影本身,《碟中谍》这个系列电影,单拎出来哪部都只能说是“还不错的悬疑动作片”,但正是因为每一部的集合形成了这个系列,这个系列也为每一部作品赋予了“魂”,也是整个系列的核心精神。事物有了“魂”就有了精气神,就是曾经存在过的最强有力证据,就比如BMW的“运动魂”。对于这部电影来讲,它可以吸引众多影迷的原因也是因为有“魂”,用责任、信任这样的字眼给它贴上了明确的标签。《碟中谍6:全面瓦解》这部电影依然遵循了前五部的轨迹,并且完成的最好。

除此之外,从情怀角度讲,整个系列电影见证了无数成长,那时与现在的科技水平,那时的阿汤哥和现在的汤老,那时的你我与现在的你我,这都是这部电影带给每一位“碟迷”的感受。当然,也有很多人纯粹是被汤老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汤老也诠释了什么叫“男人的魅力与身高无关”。而伊森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一种“洒脱”上面——“我记得过去每一件好与不好的事情,但是它们都不会牵绊我前行的脚步。”

不管怎么说吧,《碟中谍》这个系列电影完全配得上“经典”这个词。说到这里,不知道为何,我已经十分期待第七部了,也很期待《碟中谍》继续和我们合作……“铁打的汤老,流水的BMW”(不太上口)。好吧,祝大家一切顺利,观影愉快!也愿世界和平!BMW,Sheer Driving Pleasure!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宝马中国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宝马中国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64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