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b 使用详解:打造 iOS 最佳备用浏览器

编注:本文节选自少数派付费栏目 Power+。Power+ 聚焦于效率工具和生产力技巧的挖掘,辅以对 App、数字生活方式的探讨,以每周 4 次、总计超过 300+ 期的频率更新,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给包,帮你解决具体的、直接关系到每天生活工作的痛点。

⚡️ 点此了解 Power+ 每周更新目录


在 iOS 上,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就是 Safari1 ,一般我们也用不到其他的浏览器。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 Safari 连标签页都不支持的那会儿2 ,有一款第三方浏览器就具备了桌面级的标签管理。它就是 iCab。时至今日,虽然 Safari 的功能日益完善,但 iCab 在自定义分屏模式、下载管理等方面仍然让 Safari 甚至其他的浏览器都望尘莫及。

和 DEVONthink、OmniFocus 等顶级工具一样,iCab 这款「德系工具」也有着繁复的界面、多到让人头晕的功能,加上中文世界缺少对 iCab 的介绍,造成了多数人单知道 iCab 厉害,却不知道怎样驾驭它。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从零开始认识、配置 iCab,把它打造成 iOS 上最强大的备用浏览器。

iCab 的「超能力」

在使用 iCab 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它并不是 Safari 的替代品,毕竟凭借在苹果生态中的地位,Safari 的体验是更加无缝的。

但是,Safari 有许多没法实现的功能,比如想下载文件、使用桌面端页面时,就力不从心。此时 iCab 就派上了用场。可以说,iCab 就是你的最佳备用浏览器,能让人安心地使用移动设备,不用总是求助于电脑。

下面我先向你展示 iCab 从下载文件到抓取网页图片总共 10 个超能力,让你一窥它的强大。

1. 下载管理

iOS 下载文件的体验一直很糟糕。Safari 只能下载部分文件(手一抖还会导致下载失败),对于一些古老网页的附件只能预览而下不下来。

iCab 在提供下载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管理下载的进度,甚至能够多线程加速、后台下载、断点续传,基本可以当作一个下载管理工具来使用。

下载管理

而且,iCab 的下载文件夹直接集成在了 Files 里面,你可以随意地取用其中的文件。

支持 Files

另外,iCab 还有可以为下载好的文件设置自动化动作(需要内购),执行自动打标签、整理进文件夹等操作。

2. 订阅网页 RSS

RSS 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很多网页没有提供 RSS 订阅的按钮(或者按钮很不显眼),此时我们还得四处搜索,很麻烦。iCab 可以嗅探 RSS 地址,直接帮我们打开订阅的页面(不过对于中文网站的支持还不全)。

订阅网页 RSS

说起在 iOS 上快速订阅网页的 RSS,另一个选择就是 RSS Hawk,但是它售价 30 多块钱,而 iCab 的价格还不到它的一半。

3. 自动设置用户 ID

用户 ID(User Agent)是浏览器的「身份证」,iCab 可以让你自己设置用户 ID,从而把自己「伪装」成其他浏览器,实现一些移动端浏览器难以完成的功能,比如查看完整的知乎页面、下载有操作系统需求的文件安装包等等。

查看完整知乎页面

Safari 等浏览器也可以「请求桌面端」,但是每次手动点击并不方便。我甚至看到 Twitter 上有用户给网络代理工具添加了规则,从而自动用桌面模式打开知乎。

4. 多账户切换

对于拥有多个账户的用户来说,账户切换一直是一个痛点。有人甚至为此装了两个浏览器。

比如编辑部的同事们,每天就要用自己的账户发布文章,再用编辑部账户来回答读者提问,并为刚刚发布的文章点个赞 🌚。

iCab 允许你同时设置多个浏览器账户,每个账户可以独立登录网页或社交网络,互补干扰,切换起来也只是点击几下工具栏图标的功夫。

多账户

5. 显示网页源码

除了前端工作者,普通用户其实也用得上「查看源码」这个功能,无论是想找到图片和视频的下载地址,还是想借鉴一下网页的排版样式,查看源码都是一个「万金油」技能。

显示网页源码

iCab 内置了「查看源码」模块,并且提供了代码高亮,看起源码来很清晰。

6. 在应用内打开 App Store 链接

不小心戳到 App Store 链接是一件烦人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动跳转到 App Store,就是留给你一个空白的网页。其实在 iCab 中,我们根本不需要打开 App Store 就能查看应用信息。

在 iCab 内打开 App Store 链接

7. 自定义搜索引擎

一般人搜索一样东西,会先用百度或 Google 搜到自己想去的站点,再找打开网页、在输入框里输进关键词。其实这是非常低效的搜索方式。而 iCab 就允许我们自定义搜索引擎,直接在目标站点进行搜索。

自定义搜索引擎

Safari 等主流浏览器也支持更换搜索引擎,但除了自带的几个搜索引擎外一般不允许自定义,切换时还需要进设置里面折腾,远不如 iCab 点击一下来得简单。

8. 自动删除用户数据

比较注重隐私的人,可能会使用隐私模式,但这也会让历史记录无处可寻,导致我们连回过头看看刚刚关掉的网页也做不到。

iCab 提供了折中的方案,能在经过一段预设时间后再清除用户数据,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也可以给你一点「后悔」的时间。可选的时长从 0 到 24 小时都有。

自动删除用户数据

9. 保存网页为 webarchive 格式

webarchive 是一种网页的保存格式,可以保留网页中的动图甚至视频。如果你是 DEVONthink 的用户,会常常和这种格式打交道。

不过,iOS 的 Safari 不提供存为 webarchive 的功能,而 DEVONthink 也没法抓取付费网页(比如 Power+)的内容,于是用户只能去 Mac 上保存网页。好在 iCab 提供了「下载网页」功能,解决了在 iOS 上收集网页到 DEVONthink 的难题。

保存为 webarchive

而且 iCab 会把 webarchive 文件存在 Files 中,你可以直接把存好的网页拖进 DEVONthink 的文件夹,非常直白。

10. 抓取页面图片

如果页面上的图片不能长按复制,那你除了去源码里面扒下载地址,还可以用「Display all Images」模块来查看、下载页面上任意的图片。

抓取页面图片

从零开始使用 iCab

第一次打开 iCab,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都「傻」了,望着扑面而来的满屏幕功能按钮,不知从何下手。Hum 早早就买了 iCab,也是因为这个并不友好的界面而迟迟没有去研究它。

看到这堆按钮,是不是头都要炸了

所以,我们将把预设的功能先移除掉,再像搭积木一样,分门别类慢慢加上我们真正需要的功能。

清理工具栏

让我们从清理工具栏开始。

在「设置 – 用户界面 – 工具栏图标」中,先把预设的功能按钮都移除掉,再根据自己的需要一一添加。

先清理工具栏

我建议先添加以下几个图标,通过它们可以快速启用上一节中介绍过的重点功能——毕竟我们不是要把 iCab 变成全能的 Safari 替代品,而是用它来弥补主流浏览器的不足。

  1. URL 栏:显示网址、搜索内容;
  2. 动作:启用特殊功能;
  3. 模块:启用附加功能;
  4. 下载:打开下载管理;
  5. 设置:打开用户设置。

如果你在 iPad 上使用 iCab,我还建议取消勾选「设置 – 用户界面」中的「文档标题」,进一步精简界面。清理好后的工具栏所占用的空间也比默认界面整整少了一行,看起来清爽多了。

精简前后的界面

添加动作

「动作」是 iCab 自带的一系列快捷操作,比如打印网页、填充密码。这些功能和 Safari 有很大的重复,没必要在 iCab 里再堆积一遍。所以第一步还是照例清理预设的动作。

在「用户界面 – 动作菜单」中,把用不到的动作都拖出「主菜单」。iCab 的动作菜单是有层级的,默认状态下菜单里还套着截屏、共享等几个菜单,用起来不够快捷,我的做法就是只留下 iCab 最特色的几个,同时去除文件夹,把动作一字铺开。下面是我最推荐使用的几个动作,你几乎没法在其他浏览器里看到:

  1. 浏览器 ID:快速切换浏览器 ID(User Agent),实现打开桌面端网页、下载有特殊操作系统要求的文件等等特殊功能;
  2. RSS 订阅:一键订阅当前网页到 RSS 阅读器;
  3. 开启双窗口:双窗口浏览,即使在分屏模式下也能使用;
  4. 保存网页(下载):保存网页为 webarchive 格式。如果你想在 iOS 设备上把付费文章(比如现在这个页面 🌝)保存进 DEVONthink,就可以用上 iCab 的「保存网页」功能,下载好后直接从 Files 的 iCab 文件夹中把文件拖到 DEVONthink 文件夹。
我在用的动作

添加模块

「模块」类似桌面级浏览器上的扩展插件,可以说是 iCab 的一个杀手功能。虽然在 iOS 引入 Share Sheet 后 Safari 也变相拥有了「插件」,但往往要装一堆第三方应用(有的还不便宜),或者需要你自己编写 URL Scheme。iCab 的模块就像一把瑞士军刀,现成帮你集成了一些实用功能。

不过 iCab 的模块太多,我们还是要挑选一下。在「工具 – 模块」中,先点击右上角的 + 按钮,取消勾选所有模块,再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如果你想调整模块的顺序,点击模块设置界面右上角「编辑」后拖移它们就行。

在长期的使用中,我最后留下来这些模块:

  • Google Cache:
  • Translation by Google:翻译网页文字;
  • Auto Refresh:自动刷新网页,看 WWDC 时自动刷出新的推特、留言板 🌝
  • Source Code:查看网页源码;
  • Read Web Page Aloud:朗读网页文字,没空看文章的时候可以试试用听的;
  • URL Shortener:制作网页短链接。
我在用的模块

添加搜索引擎

比起动作和模块这两种挑挑选选就行的「自助餐」,添加自定义的搜索引擎就稍微麻烦一些,需要你自己去寻找各个引擎的 URL。当然,我们还是先在 iCab 设置的「工具 – 搜索引擎」中取消勾选用不到的搜索引擎。

接下来添加一个自定义的搜索。以少数派的 URL 为例,我们依次填入:

  1. 标题:任取,如 少数派
  2. URL:https://sspai.com/search/article?q=%@,其中 %@ 表示要搜索的关键词;
  3. 文本编码,空着不用填。
自定义搜索引擎

方便起见,我为你收集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已经按照 iCab 的语法配置好了),可以帮你快速上手。

推荐的搜索引擎:

  • 通过 DuckduckGo 搜 Google:https://duckduckgo.com/?q=!g%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Unsplash:https://duckduckgo.com/?q=!unsplash%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Pexels:https://duckduckgo.com/?q=!pexels%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 Giphy:https://duckduckgo.com/?q=!giphy%20%@ 
  • 通过 DuckduckGo 搜淘宝:https://duckduckgo.com/?q=!taobao%20%@ 
  • 闲鱼:https://s.2.taobao.com/list/list.htm?q=%@&search_type=item&_input_charset=utf8
  • Kindle 电子书:https://www.amazon.cn/s/ref=nb_sb_noss?__mk_zh_CN=亚马逊网站&url=node%3D116169071&field-keywords=%@ 
  • 少数派:https://sspai.com/search/article?q=%@
  • 通过 Google 搜少数派:https://www.google.co.jp/search?client=safari&rls=en&q=site:sspai.com+%@ 

配置下载菜单

下载功能作为 iCab 的另一大特色,也提供了相当多的自定义选项。

我们先配置一下下载的拓展功能菜单。在设置的「用户界面 – 菜单」中,有「关联菜单(下载)」和「编辑菜单(下载)」两项,分别会在点击下载文件和批量选中下载项目后弹出。配置方式和动作、模块类似,这里不赘。

下载功能菜单

自动匹配用户 ID

通过用户 ID 把 iCab「伪装」成其他浏览器,就能完成许多桌面浏览器或特殊操作系统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查看完整的知乎回答、避免网页强制打开购物应用,等等。

iCab 不仅能够「伪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站自动切换 ID。

在「网络 – 浏览器 ID」中,我们来为知乎设置一条规则。点击右上角的「编辑」,输入匹配的网站 *.zhihu.*(带有 zhihu 的 URL),然后将用户 ID 选为 Safari(Mac)

设置用户 ID 规则

现在打开一个知乎页面,显示的就是桌面端的效果了。

查看完整知乎页面

比较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最常用到用户 ID 的情景却是把 iCab 伪装成 Windows 版的浏览器,然后从官方渠道下载一个 Chrome 的安装包丢给没有网络条件的同学 🤦

用手势和快捷键武装 iCab

相信经过上面的一番配置,你还是会有点眼花缭乱:功能那么多,怎样快速启用它们?其实除了点开菜单,你还可以为最常用的功能设置手势操作,甚至绑定一组快捷键

在 Safari 还不支持右滑返回的年代3 ,iCab 就支持自定义手势,并且不断开放能够绑定的功能,一直把手势操作上的优势保持到了今天。

在「用户界面 – 多点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多达 12 个可选的手势,直接为它们选好一个功能就可以使用了。

你会注意到「多点手势」下方还有一组「绘制手势」的设置,我认为这种需要先点击按钮再滑出手势的操作远不如多点手势流畅,加上我们的目的是拿 iCab 来弥补 Safari 的不足,不用大费周章,这里就不介绍绘制手势了。

对于 iPad 用户来说,iCab 的快捷键也是不容错过的操作方式。同样在「用户界面」中,我们打开「蓝牙键盘(当然 Smart Keyboard 也能用上 iCab 的快捷键)」,可以看到 iCab 已经预设了 44 组快捷键——你可以自由增减。

快捷键的编辑界面非常简单直接,就是组合好修饰键(⌘Command⌥Option 之类)和字母数字等按键,在搭配上一个对应的动作。我加了一组 ⌘Command - S 的快捷键,绑定了「保存网页」的动作,成功把自己在电脑上的习惯带到了 iCab 里。

自定义快捷键

之所以把这两种操作方式放到最后来说,就是考虑到先熟悉功能、再为它找合适的启动方式会更合理,能够在认识到自己需求的情况下来一步步学习怎样实现。如果一上来就先拿 iCab 丰富的操作方式填满脑袋,可能诸位学完却要「拔剑四顾心茫然」了。


> 订阅 Power+,了解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善用数字工具,让工作高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