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性侵,一个重庆女孩用脱掉胸罩的行为艺术“发声”

5 月 27 日,19 岁的 Helen 走进重庆的地铁里,车厢内满满都是人,她把手伸进蓝色上衣里,把胸罩脱掉拿在手上,上头缝了一张布条写着 “短裙不是性侵借口”,接着再把胸罩放在车厢的地板上。

同一天,Helen 在 8 个地方做了类似的动作,包含重庆的写字楼、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九街、KTV、的士等。随着她所在的位置的不同,胸罩上的标语也有所不同,像是在写字楼的楼道里,她拿着 “权力不应该让你成为施害者” ;酒吧街上拿着 “酒精不是性侵理由”;KTV 里拿着 “女性不是性”。整个行动从早上八点持续到晚上十一点。

Helen 把这段过程拍成视频,并放上微博,她说这是给自己的 19 岁生日礼物,“每一年生日,我都会给自己拍一组照片。今年学完一年的性别研究,我想做点更有政治涵义的事,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人的同时,也为别人做点事”。

Helen 认为这是个行为艺术,并自己命名为 “胸罩行动 | 脱掉羞耻”。

去年10 月,一则揭露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案的报导,突然间开启了一场令许多人为之震撼的 #MeToo 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在社交平台上,通过 “说自己故事” 的方式,汇集出一股难以忽视的声音,并在全球快速蔓延。

与此同时,Helen 来到美国不满一年,在里士满大学就读性别研究。她说自己在第一时间看到哈维·韦恩斯坦的报导时,只觉得像过往的案件,“就是一个大咖的事情又被爆出”,不会有太多的波澜。

但 Helen 没能想到的是,哈维·韦恩斯坦只是个开端。性侵丑闻从好莱坞的影剧圈,像大火一样烧至美东的纽约与华盛顿。政界,商界,艺术界,无一幸免

“ #MeToo 爆发时我正在修新闻课,几乎每天都在读相关报导,真的很受震撼 ” ,Helen 说:“ 国内很多事情(性侵事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跟解决。”

她口中的 “事件” 是从北京电影学院侯亮平事件开始,以及接续的红黄蓝事件、北大沈阳事件、滴滴司机性侵乘客等。这些性侵事件的后续发展,也带给 Helen 不同的冲击,“每一次争议性事件的讨论,都会看到很多网友不尊重受害者,或是没有采取理性态度看待性侵,看得我很心痛。”

去年 12 月,Helen 在美国曾公开发表过一场小型短讲,内容就是谈论 #MeToo 运动的发展,并为此做了研究论文。三个月后,她又在里士满大学里策划一出舞台剧《think again dialogue》,担任编剧与导演,剧本取材自大学的反性暴力的工作室所收集的性侵受害者的故事,并把受害者的自白改成独白的方式呈现。这个舞台剧在校园里演出两场。

Helen 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和女权活动家,她对线下活动保持着热情。2017 年 7 月,去美国念书前,她在重庆与工益组织合办夏令营“启媤计划”,主要提供免费的性别课程,给当地的贫困女生们,年龄都是初中以下,找来大学生当导师并分享课程,包含语文、表演与戏剧等。

今年暑假,她趁着美国课程的空档回到重庆,举办第二届夏令营,此外也正打算把《think again dialogue》改编成中文版,在当地演出。

无论是夏令营还是舞台剧,相比脱掉胸罩的行动,策划的时间更长。脱掉胸罩的行动显得更为随机与个人。Helen 说这个行动的灵感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里的一位女生。

2013 年,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的 Emma Sulkowicz 告诉校方自己在宿舍里被男同学性侵,但最终因为证据不够,男同学判以无罪。此后,Emma Sulkowicz 每天都背着床垫到学校,以显示性侵受害者每分每秒所承受的压力,对校方表示抗议,而她所背的床垫正是当时被性侵时所躺的床垫。

“本来我也想说就背床垫,但那个女生是因为她被性侵是在那个床垫上,也就是说,不太符合我的情况,后面我才想到胸罩”,Helen 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视频发布之后,部分网友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反性侵的倡议上,反倒是表示,钢圈内衣的确很不舒服。这样的回馈令 Helen 有些意外,“其实我脱掉钢圈胸罩重点并不是说这个有多不舒服,而是想谈性化,物化的概念,不过这可能太理论了,一般人确实不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去连结”。

事后 Helen 也认为由于这是第一次的行为艺术行动,确实有改进之处。

在这之后,有其他城市的人主动与 Helen 联系,希望她能把这个行动带到不同城市,但她拒绝,理由是想先在重庆办好一些该做的活动。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希望自己复刻这个行动在自己的城市。

实际上,透过行为艺术,进行反性骚扰的倡议,这并不是第一次,但却也不是很长时间的累积。

2012 年 6 月 24 日在地铁上的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的活动,就引发社会关注。

当时,上海地铁二运官方微博贴出一张穿透视装女孩的背影照片,上头写着:“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姑娘,请自重啊!”这广告引发许多人的不满,进而举办快闪活动进行抗议。此事因此连续一个月占据微博头条。

不过,在中国,类似的行动与倡议更多时候都还是紧跟着社会时事事件而做出回应,与西方 #MeToo 可以短时间内蔚为风潮,并持续有活动进行倡议,除了有社会环境与制度上的差异外,就是必须考量一个社会对此议题的讨论是否到了一定的成熟度。

以 Helen 来说,这个行动她并没有特别让家长们知道。

“我觉得国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处理性侵,以及如何去看待。我一直觉得中国是一个不愿意承认父权体制太浓厚的国家,这点在很多文化里都有体现,包括我自己,我在这种文化里长大,很多潜意识里,觉得对的东西其实是有很大的性别歧视含意。很多女性在这样的体制是活得很开心,但她们不自由。” Helen 说。

题图来自 Helen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