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在本科阶段有哪些参与实际研究的办法?

本科在北师大心理学院(现在是心理学部),从大一开始实际做研究。其实本科阶段有非常多的途径和平台供你做科研——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愿意。我会首先回答究竟有哪些在本科做研究的可行之路,然后分享一点对本科生做研究的理解。

1 / 本科有哪些做研究的途径

(1)本科生科研基金(校级、市级、国家级)

经费支持:★★★ 自主程度:★★★

目前很多大学都为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基”、“大创”,小到院级、校级,大到市级、国家级。申请条件往往是大一~大二,不过更多的还是大二,因为过早可能基础还没打牢,过晚可能会影响到毕业。本基从申请、开题答辩、研究实施、中期答辩、继续实施、结项答辩直到后期的论文撰写和发表,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也有指导老师和评委老师的共同把关,是锻炼科研综合能力的不容错过的机会(所谓综合能力,小到招被试、报销经费,大到规划研究、负责实施),最终能够带来很大的收获。当然,能申请到本基项目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比较充分的准备和一点运气。

我在大一下半学期幸运地申请到并负责一个校级项目,研究名字的人际吸引机制。当时还没有系统学过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而心理统计也只上了半个学期,所以在申请前后自学恶补了很多“基础知识”,不过事实证明这并没有影响到项目质量,反而这种“在做中学”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统计中的很多内容。我们组在中期和结项答辩中都获评了优秀项目,结项一年后把文章发表到了一个普通的CSSCI/CSCD期刊(其实还是很low的……)。但是之后在大二下半学期申请市级/国家级项目的时候,由于过于以技术为中心而失去了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的把握,所以申请失败了。然而这次失败并没有消灭我继续做研究的热情和动力,反而使我发现了本科锻炼科研能力的其他可行途径,比如……

(2)利用好课程作业的机会

经费支持:☆☆☆ 自主程度:★★☆

申请本基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一定的运气,而且名额有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地申请到本基项目。是不是申请不到本基就意味着无法在本科参与科研了呢?当然不是。事实上,某些心理学课程(如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的期末大作业可能就会要求你从头到尾完整地完成一项研究,或者至少是设计一个实验,往往也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所以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心理学课程作业的机会,把它当做一次科研训练,做一个“像样”的研究,用心做好研究、用心写好文章,从中也可以有所收获。只不过,课程作业一般不会有经费支持,我们只能自掏腰包,但你依然可以自主选择做感兴趣的课题。

(3)向导师寻求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 自主程度:★★☆

这个途径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但确实有些比较open的导师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允许本科生用课题组经费做自己感兴趣的、同时又设计合理的研究。当然这也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自主性,能够主动地阅读文献、设计实验,与导师交流、沟通和讨论。

(4)课题组打杂

经费支持:★★☆ 自主程度:☆☆☆

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不容易。如果你对自己想要研究什么主题还不十分明确,也许在课题组帮忙打杂会是一个不错的积累科研经验的途径。当然这有利也有弊:虽然能够接触到高年级研究生或者导师的比较“高大上”的研究项目,能够接触到比较前沿的研究主题,能够收获一段美好的科研合作经历,但由于只是帮忙当助手,收获可能会小于做本基等可以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

(5)毕业论文

经费支持:☆☆☆ 自主程度:★★☆

没错,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科研训练机会,同时也可以成为漫漫科研路的一个标志性的起点。如果用心做好,能够很大程度进一步提升科研技能、整合在本科阶段所学的各种知识、形成对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更加完整的认识。

2 / 对本科生做研究的一点理解

(1)基础知识问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本科生做研究,是不是一定要等所有的统计、测量、实验都学完了、基础打扎实了,才能实际做研究呢?也就是说,是否一定要等“万事俱备”了才能去“打仗”?根据我做本基项目的实际经历,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事实上,即使到了硕士阶段、博士阶段,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地夯实基础,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方法,不断地积累领域内的文献阅读量。本科生做研究,与其说“打好基础再实战”,不如说“从实战中打基础”。当然,大家不要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从实战中打基础”并不是让本科生在没有任何方法学基础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建空中楼阁”,而是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能促进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这里的“基础”含义更广,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做研究的基本套路和技能。

比如我当时大一申请本基,虽然确实还没有修过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等专业课(这些课要到大二才陆续会开),但在申请准备的过程中还是通过自学恶补了很多实验设计方面的知识,而且最初的实验设计到最后实施的时候一定会有调整和完善,甚至是比较大的改动。我想说,我们要做行动派,有想法就去行动,用积极的行动“把生米煮成熟饭”(主动学习、在做中学),而不是被动等待“生米被煮成熟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由这个问题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可以拿来打个比方:科研讲究实践,正如习武讲究实战。实战打得赢,需要你有牢固的基本功,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牢固的基本功,实战未必打得赢——基本功是实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武术中的基本功和套路就好比科研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功和套路需要练吗?需要且必要。但是单凭套路基本不可能打赢实战,习武之人往往还需要尽早与人试手、对练和切磋。咏春拳里流传一句话:“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也就是说,练拳最好与人实战切磋,即使没人与你实战,你也要通过打木人桩来找实战的感觉。格斗实战依赖于基本功但也可以巩固基本功,科研实践依赖于基础知识但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实战是提升格斗技能最有效的手段,实践是提升科研技能最有效的手段。

(2)兴趣驱动问题

做研究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遵从自己的兴趣?不同的人看法差异很大,有的人认为需要完全兴趣驱动,有的人认为个人兴趣不重要而是追踪前沿热点才重要。我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兴趣比其他因素都重要得多,因为本科阶段是最有可能做纯粹兴趣驱动的研究、试误成本又最低的一个阶段;而等到了研究生阶段,虽然也可以继续做感兴趣的研究,但是试误成本会增加,万一做不出来可能毕不了业;再到以后成为独立的研究者,需要申请国家基金,课题选择的自由度则会变得更小,往往需要考虑其他更为现实和复杂的因素。所以,身为本科生的各位同学,你们正在经历最自由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去探索各种好玩的研究,哪怕这些研究的学术意义有限。

话又说回来,对于非本科生来说,兴趣就不重要了吗?并不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发现:兴趣能够促进个体拥有更高的成就动机、热情和毅力,从而使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并且兴趣因素所占的比例也不容小觑(Rounds & Su, 2014)!

(3)科研规范问题

本科生做研究,除了积累科研经验和技能,对科研规范也需要有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做本基项目还是做普通的课程作业。这里所谓的科研规范,主要是指:文章写作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等(当然更广义的科研规范还包括科研的伦理道德、避免学术不端问题等)。几个比较常见的反例是:p <.000、(Author, & Author,2018。大家自行体会加粗字体,这里故意糅合了很多错误。

我的本科导师曾经说起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有一次审稿人审一篇文章,一看参考文献格式不过关,直接就拒稿了。其实,虽然格式只是文章的外衣,但如果连在正式场合都不注意打理外表,可想其真实水平如何。应该说,格式与规范是科研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本科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扎实,尤其是在每一次做研究、写论文的时候,都需要刻意培养规范的习惯。

这里贴出来几个关于心理学领域学术论文规范问题的参考文献和知乎问答,与大家共同进步:

Journal Article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2018)

Journal Article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Qualitative Primary, Qualitative Meta-Analytic, and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Psychology (2018)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ixth Edition (2013)

如何理解更新后的「《心理学报》论文自检报告」?

(4)论文发表问题

本科生也是有足够的能力发文章,甚至发高质量文章的。身边的很多同学、师兄师姐都在本科阶段发表了不错的paper。我们不能认为本科生“过早”发文章是一种功利行为——研究者迟早都要发文章,没有什么稀奇。只不过,从价值观层面,我们做研究,尤其是本科生做科研训练的时候,目标要设置为“做一个好研究”、“做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做一个有趣的研究”、“做一个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如此一来,用心投入,假如获得了不错的结果,那么发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假如结果不如意,也很正常,做一个积极的行动派,继续探索吧。

参考文献:

Rounds, J., & Su, R. (2014). The nature and power of interest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2), 98–103.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包寒吴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好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淡的?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且易被忽略的不礼貌行为?